文 | 迟迟股票配资学
“亏死了,头天买的喜某盛,一晚上就降了3000,再也不买自行车了!”
曾几何时,中产骑行圈那叫一个火爆,人手一辆公路车、山地车,最好还是高端品牌,什么喜德盛、美利达,崔克等等。
以前只有二八大杠,蹬起来也是飞快,他们倒好,低于5000块的自行车,好像就骑不动一样,非得万元以上的,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价。
别人买车买个方便,有些骑友买的是b格,只不过这所谓的身份象征,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。
花了上万元买的高级货,转眼间就暴跌几千,整个自行车市场都卖不上价,有人开始庆幸,还好出手早,现在卖都没人收了。
曾经风靡全国,加价才能买的自行车,真的凉凉了吗?
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【齐鲁壹点】【光明网】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】【中国青年网】(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)。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骑行热风靡全国,万元车年卖5、6百台
其实在2022年春夏,骑行热还在席卷全国,那时候不流行Citywalk,最潮流的出行方式,就是Cityride。
但凡是平坦些的路面,少不了各种自行车的身影,有人蹬着价值不菲的崔克,有人踩着颜值出众的喜德盛。
上班的时候要骑着去买杯咖啡,休息了要约着骑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骑行,如此“高端”的兴趣爱好,那自然要配上“香车宝马”。
于是,自行车市场就走上了巅峰,骑行爱好者为了一辆好车,不惜豪掷千金,线下店铺随之遍地开花,线上店铺也相当火热。
动辄四五位数一辆的自行车,搁在以前都是无人问津,智商税的代名词,骑行热兴起之后,这些车都成了香饽饽。
毫不夸张地说,当时各大品牌自行车店的店员们,都是从早忙到晚,低端车畅销,价格昂贵的高端车更是格外抢手。
北京市一家喜德盛专卖店店员表示,销量最好的时候,万元以上的车,一年能卖出去五六百台。
而由于这些高端线生产限量,有的不能跨区域销售,平时也不轻易打折,就怕破坏市场行情,所以想买一辆高端车并不容易。
可即便是如此高的门槛,不少骑行爱好者还是趋之若鹜,为了买到心仪的座驾,他们愿意加价购买,甚至提前一个月排队等工期。
为了一辆自行车,他们随手一掏上万块,居然眼都不眨一下,难怪当时会流传着,自行车是中产阶级身份象征的一句话。
不得不说,还是资本玩得溜,这一套物以稀为贵下来,自行车也成了溢价产品。
再加上那些自媒体人跟风,各种网红帅哥美女,骑着自行车来个摆拍,骑行爱好者就更疯狂了,幻想着自己骑在车上,也能达到这样潇洒的状态。
自行车制造厂就高兴坏了,市场需求源源不断,工人的螺丝都拧不完了。
可曾经的自行车市场有多辉煌,现在就有多落寞,销量最火爆的时期一去不回,商家迎来了大清仓的时代!
五折甩卖、一夜跌3000,自行车市场大清仓
自行车价格大跳水一事,在2025年4月就开始初见端倪了。
当时一位车主吐槽,自己刚掏了四千多买了一辆自行车,还没骑多久,就听说价格跌了至少一半儿了。
虽说买自行车不是投资,但如此高的差价,着实让人感到不爽,而这还不是最让人心梗的。
自行车行业的降价风一刮到底,5月22日《光明网》报道,崔克自行车放出了堪比跳楼大甩卖的折扣力度。
众多专柜价2万元以上的车,一口气直降1万多,商家脱手的心,真是很强烈,但如此高的折扣,依旧不能吸引多少客户,历史成交数还是低得可怜。
有些线下店铺更是从人满为患,变得无人问津,店员从早到晚干等着,那些抢手的高端车,别说溢价了,就算打五折都有的是老板愿意卖。
同样是北京喜德盛的一家店铺,2025年明显感觉到自行车销量锐减,一个月卖出5辆万元车,都是可遇不可求。
以前端着架子,宁愿砸手里都不打折的品牌,现在也不得不拉下脸来,推出各种优惠,那些跟风入局的店家,就更惨了。
他们投资开店付出了高昂的成本,在骑行热盛行的时候,勉强能赚点钱,市场饱和之后,越来越少人喜欢这个烧钱的爱好了。
市面上的库存迟迟清不掉,还有越来越多退坑的人出售二手车,这些商家的正价货,就更没有优势了。
钱都被库存占着,这些老板哪舍得掏钱进新货,于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,说自行车市场迎来了寒冬,一点都不为过。
毕竟那些被炒出来的溢价商品,总有凉凉的一天,现在逐渐消失的自行车,以前的各种“白月光”,早就成为时代的眼泪了。
炒出来的产品,总有凉凉的一天
在骑行热盛行的时候,自行车成了被追捧的存在,狂热爱好者们,将其捧上神坛。
然而热度褪去之后,这些昂贵的身份象征,成了难以出手的铁疙瘩,消费者被割了韭菜,商家看着库存叹气,唯独炒作者们赚得盆满钵满。
而自行车的急流勇退,其实并非市场个例,前车之鉴比比皆是。
此前的钻石、燕窝、名牌鞋等等,都曾当过市场顶流,它们的营销套路,也是如出一辙。
为表忠贞不渝的爱情,有人购买昂贵的钻石,听到能“永葆青春”,有人顿顿要吃燕窝,那些买名牌鞋的就更夸张了,一双限量版溢价成千上万,都有人闭眼下单。
更有甚者,成本几毛钱的明星肖像小卡,都能被卖出上万元,说是抢钱都不为过。
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,商家炒作出的这些消费陷阱,就欺骗了一代代消费者,如今自行车即将退出,新的“鸡蛋”已经出现。
6月初,盲盒圈推出了新顶流,拉布布火遍了全球,以前几十元买到的小娃娃,现在一转手就能卖出上千块。
甚至有些稀有款,能走进拍卖行,某款薄荷色拉布布,拍出了上百万的天价!
所有人都知道,它的溢价早已超出了本身的价值,但依旧有数不清的人陷入其中,着实令人唏嘘。
不过,“前辈”的结局都摆在前面,这阵潮流过后,拉布布的结局似乎也显而易见。
结语
随着一个又一个炒作商品落幕,本以为大家的消费观更理智了,高端自行车都不再追捧,骑行圈也越来越冷淡。
结果拉布布的出现,又让很多人陷入了疯狂,甚至更为疯癫的状态。
可是,不远处的自行车,正在退出市场,拉布布之流,又能红火几时呢?
本文内容信息源自:【齐鲁壹点】【光明网】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】【中国青年网】
股票配资学
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